• <nav id="aocau"><strong id="aocau"></strong></nav>
  • <menu id="aocau"></menu>
    <xmp id="aocau">
  • 請登陸后臺添加(banner)標題

    新聞中心

    組成智能家居的“等腰三角形”

    * 來源: 九把叉 * 作者: 九把言 * 發表時間: 2019-01-15 9:25:35 * 瀏覽: 182
     九把叉


    如果你隨便在大街上逢人便問:“什么是智能家居?”,估計你問了一大圈之后,一定會得到五花八門各不相同的回答,簡直就是“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”。智能家居成了一個隨處可見,但是幾乎沒有人能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概念。究竟是為什么呢?

    我覺得問題就出在“智能”這兩個字上。

    仔細琢磨一下,“智能”這個詞,帶有強烈的對比意向,也就是說,“智能”不是一個絕對值,而是一個相對值,是跟某一個不夠智能的對象相比之后得出的結果。那么,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智能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。

    從手機的發展歷程,我們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這個規律。現在的手機,被稱為所謂“智能手機”,是相比于十年前的那些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手機來說的,比如諾基亞3310。可是,想當年,諾基亞3310們也曾經覺得自己很“智能”,那是因為它們是跟那些跟磚頭一樣的大哥大相比的結果。而對于只能在家里連著一條電話線使用的固定電話,大哥大們也曾經覺得自己很智能。

    所以你看,一旦某個概念沾上“智能”兩個字,就會變得模糊起來,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在用什么時候的標準來衡量。比如這兩年另外一個流行的大詞“人工智能”也是如此,以至于很多人寧愿不談人工智能,而改為談論“機器學習”,以便顯得更加具體一點。

    因此,”智能“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,而且是動態的,不斷發展變化的概念。

    因此,或許我們永遠都等不到智能家居“爆發”的那一天,因為一旦某個應用被市場廣泛接納成為家居標配,那么它在人們眼里也就不再顯得“智能”,不再屬于“智能家居”范疇了。

    也許將來某個時候,現在被稱為“智能家居系統”的東西,統統退回原形,被稱為“XXX總線家居系統”,至于說這個“XXX總線家居系統”是否智能呢?未必。那要看系統具體實現的功能在當時是否處于技術的前沿了。

    既然智能家居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,那么它有沒有一個有跡可循的發展軌道呢?我覺得,目前智能家居的發展大致上有三條軌道:環境管理、空間管理、以及服務。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,彼此聯系,我稱之為組成智能家居的“等腰三角形”。

     


    1.環境管理

     

    環境管理就是對家里的光線、溫度、濕度、空氣質量、聲音等環境因素進行控制和管理,它的目標是控制起來要方便,控制的結果是要舒適。因此,人們想盡一切辦法追求方便性。比如為了能在被窩里,沙發上都能對家里的燈光、空調進行控制,從床頭的雙控開關,到手持遙控器,再到手機里的APP和智能音箱;為了能用最少的動作實現自己想要的環境,從排成排的一對一面板開關,到總線系統的預設場景,再到一體化多功能控制面板;為了能讓環境自動的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變化,從簡單的定時器,到總線系統中各種人體、光線、空氣質量等等感應器,自動檢測著環境數據并給出自動控制的指令,再到根據用戶大數據進行算法分析進行系統自動調節。所有這些,都是人類為了能夠“偷懶”,想出的各種方法,通過技術的不斷迭代進步,力圖用最少的能量消耗實現自己想要的一種舒適感

    請注意,舒適感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個人體驗,每個人獲得舒適感的方法是不同的。對于一個喜歡說話,跟人交流的人來說,也許對著智能音箱說一句“請開燈”是一種愉悅和舒適。但是對于一個在公司開了一天會,回到家一句話都不想說的人,可能用手機APP甚至拍一下墻上的開關來開燈,更會感覺到放松和舒適。

    有人可能會說,我既不想說話,也不想動手,我覺得當我走進家門,燈光自動開起來才是最舒適的。這個想法我是贊同的,不過在實現自動化控制的過程中,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,那就是完全的自動化控制,會讓人失去控制感,這對用戶獲得舒適感是不利的。

    舉個例子,當你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,比如一個神秘的城堡,當你走進其中一個房間的時候,里面的燈光自動就亮起來了,你會感到舒適嗎?不會。因為你不知道這燈光為什么會亮,你對它沒有控制感。而假如這個城堡就是你家,你走進衣帽間,燈光自動亮起來,你會感到舒適,對不對?因為你知道因為衣帽間里面有感應器,燈光是因為感應器感應到你而被打開的。雖然你沒有做任何控制的動作,但是你對它有控制感,于是你才會有舒適感

    所以,在系統逐漸實現自動化控制的過程中,如何留給用戶足夠的控制感,是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。

    熟悉+意外=驚喜,完全的意外,那就是驚悚了。

    2.空間管理


     


    除了環境管理,家居里還有對空間管理的需求。所謂空間管理,就是空間的變化進行控制和管理。安防和門禁就屬于這一范疇。比如對于一扇門,我們平時需要它是關閉的,而在有訪客到來,或者自己回到家的時候,我們需要它是打開的,這扇門所在的空間就發生了變化。

    然而家居里的空間管理還可以遠不止于此。

    我們的家里有客廳、臥室、廚房、餐廳、洗手間,這些區域似乎理所當然的在那里,但是其實很多區域利用率都不是很高。至少在某一個時刻,你只能在某一個區域待著,其他區域就都處于“空閑”狀態。

    而且人們對家居里的區域需求是變化的。比如在買房的時候,你是否曾經為其中一個房間要當書房,還是客房而苦惱?你是否曾經為了到底是買一個超大客廳,還是多一個房間的戶型而糾結?也許你會說,我有錢,我買個大別墅,帶地下室的那種,總不會有這些煩惱了吧?那你的地下室是做了影視廳還是健身房還是紅酒儲藏室呢?有游泳池嗎?

    所以,一個房子無論多大,都是有限的。空間管理考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中,通過控制,形成變化,來滿足你在某一個特定時刻的特定需求。

    其實這種空間管理的需求和解決方案早已有之,比如古時候的屏風,是可移動的,隨時可以收起來,這樣可以把兩個空間變成一個空間;比如可折疊的沙發床,是可以把客廳變成臥室的一種形式。還是那句話,這些東西今天看來平凡無奇,在它剛剛出現的時候,一定屬于一種“智能”。

    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對家居空間管理的解決方案,可以通過對家具的電動控制,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方便的移動,從而使家居內部空間發生變化,滿足人們在不同場景下對空間的不同需求。

     

    在空間發生變化時,對環境的需求也會隨之有所改變。在一個智能家居系統中,應該同時具備對這兩方面的管理能力。

    我認為,環境管理和空間管理也就構成了“智能家居系統三角形”中的“兩條腰”。

    3.服務

     


    有了上述兩個方面,智能家居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維度,把這兩個方面更為有機的連接起來,并與家居外界聯系起來,那就是服務。在組成智能家居系統的三角形中,環境和空間管理屬于“基礎建設”,而服務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建立起來,并讓前兩者更加充滿生命力的重要一環。

    服務主要可以分為對內和對外兩種。所謂對內,就是家居內部的需求服務。比如利用傳感器采集主人的各項身體狀況指數,并依次制定健康食譜;比如根據天氣狀況給主人今天的衣著提供建議等等。所謂對外,就是需要引進外部因素來對家居進行服務的內容。比如家中發生煤氣報警的時候自動呼叫管理中心;比如根據冰箱里的蛋奶儲備自動產生訂單需求等等。

    在未來,服務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巨大的。一方面是由于環境管理與空間管理兩個基礎系統的日益完善,另一方面是由于社會老齡化的趨勢,需要服務的人群會越來越大,需要服務的種類也會越來越多。各種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個人將會通過網絡連接進來,成為構成智能家居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
    回到未來


     


    人類對家居的需求其實一直都在那里,只不過是隨著技術的發展,其滿足的方式發生變化而已。想象幾百萬年前,人類的祖先從原野進入山洞,把山洞作為自己的“家”的時候,他們大概會先點起一堆火,這就是最初的“照明”以及“地暖”;他們會用一些茅草或者一塊巨石堵住洞口,建立“門禁”系統;隨著人口的增多,空間需求被挖掘出來,山洞里有些區域變成“臥室”,有些區域成為“客廳”。再隨著技術的發展,人們開始自己建造房屋,打造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和空間,服務的需求開始被激發。富裕的人家里面出現了各種仆人,他們各司其職,有管家,有清潔工,有廚師,還有端茶倒水的小童等等。到了現代社會,人人平等,仆人的角色不復存在,但是需求仍在,科技逐漸開始滿足這部分需求,通過所謂的“智能”系統和背后的服務。

    因此,無論未來家居如何發展和變化,都是通過最先進的技術來滿足人類那些已經被滿足過的需求,只不過新的滿足方式將更加高效,更加“智能”。

    爱人韩国电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