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家居——電動窗簾的細節
電動窗簾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此類非主體產品的關注不足,很有可能會給智能家居整體造成負面影響,這該是集成商不可推卸的責任。雖然應該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,但是集成不但需要系統思維,更需要關注細節。
20天前,某別墅項目已經進入安裝倒計時。工程師到施工現場提前安裝容易損毀墻面和頂面的部分外裝設備時,無意之間發現書房朝西和朝北有大小基本無差的兩扇窗,其中只有朝北窗有預留電動窗簾線路,而朝西的卻沒有,感覺奇怪,就多問了一句為什么。得到的回復是,朝西的窗要雙層電動平開簾,朝北的窗下靠墻放置書桌,平開簾不能到地面難看,因此設計師要求作成窗內安裝的羅馬簾,不用電動。心思縝密的工程師發現,預留的線路正好相反,朝西的窗框內沒有線,而朝北的窗沒有窗框反而有線。
于是,工程師在第一時間與責任工程師溝通后發現,設備點位圖、布線圖都是同樣的錯誤。經過又一輪確認,及時做了補救,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無疑責任在設計師,與別墅業主溝通時,未在圖紙上標明位置,只記錄的該區域只有一扇窗需要雙層平開簾,并在繪制設備點位圖時,臆斷了具體位置,從而造成了后續一連串的錯誤。這種情況雖然少有,但依然需要通過流程要求加以避免。如果要求溝通時必須在裝修圖紙上標注清楚,如果在繪制點位圖時,不能確定具體位置詢問清楚了再繼續,就可以避免一錯再錯。因此流程中要求將溝通的結論必須標注在圖紙上,顯得尤為重要。由此可見,每一個步驟,每一個溝通環節都不容忽視。
由此我想到了一年前,由于電動窗簾出的問題,讓客戶產生了不滿。客廳的南面有兩扇落地窗,與之相連的餐廳南面和東面各有一扇窗,客廳和餐廳完全是一個整體,中間沒有任何隔檔。設計之初,客戶要求客廳為落地雙層電動平開簾,餐廳兩扇窗均為窗內的電動百葉簾。安裝到位后,發現同一面墻的窗簾花色不同,遭到了裝修設計師的鄙視,想改已不可能(百葉與布簾不可能同花色),于是產生了不滿。
當然一面墻放眼看過去,一樣花色面料的窗簾會更美觀一些。但用窗簾的花色來劃分客廳和餐廳的區域也無可厚非。由于前期沒有溝通花色的細節,給智能家居服務商帶來的傷害雖然有些許冤枉,但是反過來也是在提醒我們關注每一個細節有多重要。
為了讓窗簾能干干凈凈地飄在窗前,挑空窗的電動平開加電動升降尤為重要。這也許大家都知道,可是調控的弧形簾怎么辦?當然弧形簾已經被普遍使用了,可是加了升降會穩定嗎?這樣的細節,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,恐怕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。在近期的項目中,就遇到了此類問題,詳細咨詢之后,了解了初步的原理,決定采用更穩定的彎改直,雖然面積受了一點點損失,還是說服客戶認可了我的建議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,六七米的調控,一旦出了問題,后果可見一斑,在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,還是采用更穩定的設備,大家都踏實。
控制產品雖然是智能家居設計師和工程師的主導方向,但是周邊產品也絕不能忽略,了解得越仔細,在流程中越多加留意,及時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,才能更加完善自我,進而完善相關流程的細節。
總之,智能家居的確復雜,任何一個項目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中都必須處處留心、處處細心、處處關心,無論是否自己的責任范圍。只有這樣,才能成長、才能成熟,才能趨向“合格”。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,才能縱向跟上產品的迭代,橫向了解更多的關聯知識,以備不時之需。